专家:仅靠末端控制,2030年空气质量无法达标
 

2030年是中国大气治理进程中一个值得期待的重要时点。这不仅是环保部提出全国PM2.5浓度降到年均35微克/立方米的国家标准的截止年,中国在《巴黎协定》中也承诺“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”。如何在2030年同时实现PM2.5和碳排放的双重减排目标?最新报告指出,污染治理政策必须由强化末端控制,转变为结合能源产业结构深化调整。

  “仅加强末端控制,在2030年仍有三成左右的城市,无法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,只有在结合能源、产业结构深化调整的情况下,不仅能保证中国全部城市空气质量在2030年达标,同时能使将近60%的中国城市达到WHO第二阶段PM2.5年均25毫克/立方米的标准,即欧洲国家普遍现行标准,”清华大学编制、能源基金会支持研究的《中国如何在2030年实现PM2.5空气质量全面达标?——基于能源及末端控制情景的数值模拟探讨》报告(下称《报告》)指出。

  该《报告》以2015年全国的污染排放清单为基准,来估计污染物排放现状,再设置情景,通过2015-2030年能源使用、污染末端治理情景的变化,反映未来不同的污染控制模式下的污染物排放水平,将污染物排放现状、情景,放入空气质量模型中进行模拟,就能得到当前、未来不同减排力度之下的空气质量,报告编制人之一、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张强介绍。

  “要在2030年达标,这个能源结构的转型越早做越主动,越晚做越被动,”张强对财新记者解释,因为能源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基础设施有其使用寿命,比如“你买一辆车可能还要用个10年,即使把所有销售的汽车都改成电动车,整个我们车队的电动化也是十年以后的事情了,电厂、水泥厂、钢铁厂也都是这样。”

  《报告》所说的能源产业结构深化调整目标指的是,到2030年全国煤炭消费比重必须控制至35%以下,将民用散煤污染全面控制,硫含量高于0.6%的煤炭全部禁止使用。在产业结构方面,重工业产品产量到2030年在2015年基础上下降25%,单位产品能耗下降20%。同时,控制重污染省市自治区的高能耗、高污染的“两高”行业发展,持续发展综合性工业体系,控制钢铁、水泥及玻璃等重点行业的年产量。

  在能源结构减排措施,如“煤改气”、发展非化石能源,和产业减排措施,如削减钢铁、水泥、焦化产能等实施后,在2015年基础上,中国将减排约17%CO2,在2030年之前中国的碳排放就可达到峰值,《报告》称。

  张强对财新记者表示,在《报告》的模拟情景中,煤炭消费要从2020年就开始下降,但现实中煤炭消费和经济发展紧密关联,煤炭消费掉头充满不稳定性。

  就《报告》所述指标的实现难度而言,他认为“最困难的还是大量的分散能源使用,散煤是刚需,且和老百姓收入水平密切相关,要替代它的话,面很广、量很大、成本增加,有可承受性和可持续性的问题。”他表示,虽然国家治理力度大,在京津冀周边大力开展散煤治理,但是在更大的范围推行就更加难,相对而言,对于工业企业进行控制更容易。

  而在2030年之前,还有一个重要时点——2022年张家口冬季奥运会。《报告》编制者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表示“以往在华北地区从没在这么晚举行过大型活动,只有APEC,也只是在11月”,然而此次冬季奥运会将在2月举行,他认为,届时冬季不利的气象条件如静稳天气,将会给空气质量会带来不小的压力。

  贺克斌认为,到2022年,还无法做到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完全脱钩,不受到气象条件影响,目前“大气十条”第二阶段的时间点也并未明确,配合张家口冬奥会是否会有短期治理政策目前未知。他认为华北地区很可能会根据其以往许多大型活动的举办经验,在日常的大气治理工作之外采取加码措施,以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。

  此外《报告》也指出,在颗粒物实行严格的减排控制措施时,常出现臭氧污染随之加重的情况。《报告》建议为防止臭氧污染情况的进一步恶化,须关注颗粒物前体物和臭氧前体物的协同减排,将控制措施进行综合考量。

发布日期:2017-9-24 

Copyright@2006-2014 北京大元环境检测技术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
总院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0号石油大院北教楼     中心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永泰庄北路9号永泰绿色生态园C-11
邮编:100085 邮箱:dayuan@vip.126.com 网站备案号:京ICP备14028044号-4